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旅游+”精准扶贫在大洪山

    信息发布者:hanyi2016
    2017-10-17 12:32:09   转载

    10月的大洪山上景园林公司,旅游景观建设如火如荼,大洪山景区庹家村村民关明峰便是建设队伍中的一员。

    “不仅住上了新房,还可以在公司务工创收。”每当谈及脱贫的事,关明峰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    关明峰一家脱贫,得益于大洪山推进的“旅游+”精准扶贫模式中“美丽乡村、百里画廊”建设。建设中,贫困户关明峰以前偏僻破败的居所迁至公路主干道旁,住进新房,还在本村乡村旅游建设中谋上一份工作。

    两年来,大洪山在“美丽乡村、百里画廊”建设中,通过多途径筹资近600万元实施农房“五改”(改房、改厨、改圈、改厕、改环境),不仅实现了旅游环境、人居品位的大提升,还助推40余贫困户住上新房、谋上工作,顺利脱贫。

    今年8月6日,大洪山首笔精准扶贫小额扶贫贷款正式发放。这是该区在全市率先推动落实,并通过对接旅游产业发展,全面助推贫困户脱贫的有力举措。按照“政府搭台子,企业唱主角,农民得实惠”原则,实行“分贷统还”,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到今年底,景区将持续为135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1070万元,仅此一项平均每户年可获红利4000元以上。此外,贫困户可直接进入相关旅游产业企业务工创收。

    在景区黄木淌村,拥有2000余亩的大洪山花果海乡村旅游基地,常年需要务工人员。在精准扶贫小额扶贫贷款政策的推动下,既解决了公司融资难的问题,还吸纳10余户贫困户在公司务工,旅游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双赢。据统计,景区共有10余家旅游产业企业与100余户贫困户签订协议,助力全区扶贫工作纵深推进。

    精准扶贫,不落一人。既解决好当前困难,又谋划长远致富,让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地融入到旅游发展之中,是大洪山推进扶贫工作的一条重要准则。

    吕国华是大洪山核心景区绿水村村民,几年前,搬进新房欠下债务,两个孩子又先后上高中读书,生活困难陡增。通过管委会、村委会两级组织努力,吕国华的妻子在本村农家乐帮忙,他自己也成为景区的一名环卫工人。“现在老大大学毕业了,自己到景区工作,再也不用担心了。”每谈到此,吕国华都忍不住高兴。

    如今,在总人口仅600余人的绿水村,有近半生活困难的孤、老等被纳入低保或五保范畴。他们中有近200人像吕国华一样,通过在家门口办农家乐、做小买卖、参与景区建设管理等,实现了就业,增加了收入,贫困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善。

    通过“旅游+”精准扶贫模式,实现旅游的发展助推精准扶贫深入,用贫困家庭的脱贫检验旅游的发展实效,大洪山正持续进行生动的实践。(来源:随州日报

    “旅游+”精准扶贫在大洪山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